妙手醫(yī)生
作者:皇甫曉霞 北京市中關(guān)村醫(yī)院
慢性咽炎是一種中醫(yī)“喉痹”的疾病,它的病因是由于肺臟、脾、腎等臟器功能不全或不全而引起的,它的癥狀是一種長期的、難以治愈的疾病。目前西醫(yī)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,中醫(yī)多從陰虛、陽虛、痰濕、氣虛等方面進行辨證,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。
1陰虛(喉痹,虛火,喉痹)
因肺、腎陰虛、津液不足、虛火上炎、咽喉不能滋補。常見的臨床表現(xiàn)為咽干少水、灼熱、疼痛、喉嚨有粘液或異物,經(jīng)?!翱钥Α?、咽癢、咳嗽、咯少量粘痰,下午癥狀較重。咽部粘膜呈暗紅色、微腫或肥大、少津欠潤、靜脈曲張、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、粒小緊束、高突。四肢或四肢發(fā)熱,下午發(fā)熱或臉頰發(fā)紅,或有耳鳴、眼花、腰膝酸軟、腳跟酸痛等癥狀。舌質(zhì)微紅,少津,脈細數(shù)。六味地黃丸加元參、牛膝;若不能,則以桂枝涼服,往往能使其停止。肺陰虛可以選擇用甘露飲或者是養(yǎng)陰清肺湯。如舌苔黃膩,可服甘露,以元參為宜。百合固金湯可以治療肺腎陰虛。杞菊地黃湯可用于肝腎陰虛。沙參麥冬飲可用于肺腎陰虛。補心丸可以治療心陰虛心火上炎。
例1張某,40歲,是一名銀行工作人員,于08年1月8日被診斷為:喉嚨干燥,發(fā)癢,有異物感,一年多前。平時容易疲倦、多夢、便血、痰液稀薄、黃疸。檢查結(jié)果:咽喉粘膜呈干性暗紅色,淋巴結(jié)細胞增多。舌淡而微胖,舌薄,脈細,脈弱。本證屬氣陰兩虛、津不能上承,治療應以益氣養(yǎng)陰、生津潤燥為宜。滋陰清肺湯:太子參20克、生地、熟地、元參個15克、黃芪12克、麥冬、丹皮赤芍、枸杞、百部各10 g、五味子5 g、甘草5 g。一月二十日復查:咽喉不適,喉嚨無明顯改變,仍依張錫純所說的“咀華清喉丸”之法,命他用三十克的元參蘸冰硼粉,慢慢咀嚼,二十次服下,便痊愈。
2.陽虛證(陽虛喉痹,格陽喉痹)
由于腎陽虛、喉嚨不能滋補、命門火旺、陽虛上亢、喉嚨無根、清氣不利。常見的臨床表現(xiàn)為喉嚨發(fā)癢、不舒服,如有物梗,不想喝或想喝熱飲,但量少,早晨時癥狀更明顯。檢查發(fā)現(xiàn)咽部有淺淺的腫塊,或有明顯的肥大。他的臉色蒼白,臉色潮紅,耳鳴目眩,腰腿酸軟,四肢發(fā)冷,小腿或腳后跟疼痛,小便清長,夜間尿頻。舌質(zhì)微胖,苔白滑膩,脈細而不精。若陽虛實、水濕郁結(jié)之證,宜溫陽利水、升清降濁,以真武湯方為宜;如果腎虛、陽氣不足,應以溫補腎陽,以降火為本,以附桂八味湯為主。
例2秦某48歲,男,男,于2007年3月29號入院,臨床表現(xiàn)為喉嚨痛,有消化不良、納差、胃寒、便溏、尿少、口渴、食欲不振、腰腿酸痛。檢查發(fā)現(xiàn)咽后壁有少量濾泡,左側(cè)會厭溪、梨狀窩入口有輕微的紅腫。舌質(zhì)薄,舌質(zhì)微滑,脈象較弱。這是腎陽不足,陽虛上擾,應以溫陽暖腎為主:生地15克,枸杞12克,云苓,澤瀉,丹皮,附片,元參,麥冬各10克,淮山藥各20克,肉桂粉3克,共5劑。復診時咽痛減輕,腹部疼痛減輕,但口鼻干澀,耳朵發(fā)燙。下寒消退,上熱不退,用原方去桂、黃連、牛膝等,再服15次,便痊愈,一年后再無復發(fā)。
3痰濕(肺火,喉痹)
身體陽盛、煙、酒、飲食、飲食、飲食、飲食等,都會導致濕聚不散。嗓子發(fā)干,火辣辣,有異物感,“吭喀”吐出粘稠的唾液,可使人嘔吐。咽部粘膜呈暗紅色,血管曲張,咽后壁濾泡數(shù)量增加,喉底有少量黃色和白色的分泌物??谖⒏?,欲飲,小便黃,大便干燥,舌質(zhì)紅而肥厚,舌質(zhì)淡黃或油膩,脈象緩慢而有力。正如張景岳說的:“痰要知根底,痰必清”。如果是肝脾兩虛,痰濁不清,可以用逍遙散來輔助,以疏肝解郁化痰。三仁湯或者是甘露殺菌丹都是濕熱不化的藥物。溫膽湯是痰熱交加的有效方法。虛火灼津為痰的人,應該用滋陰降火,祛痰。凡有痰濕或痰熱之人,不論所選之藥,皆可配以桔梗湯。
例3翟某,40歲,公務員,2005年5月30日,首次就診,臨床表現(xiàn)為:嗓子干,粘稠,痰液粘稠,咳出白色粘液,失眠,食欲不振,食欲不振,腹瀉兩天,大便不暢。結(jié)果:咽后壁粘膜慢性充血,淋巴結(jié)細胞增多,呈暗紅色。舌質(zhì)微白,苔薄黃,脈細數(shù)。這是因為脾虛痰熱上擾,所以要用清熱燥濕、化痰利咽的方法來治療。元參15克,枳實10克,桔梗10克,陳皮6克,法夏6克,生姜3克,赤芍12 g,共服8克。
4、氣虛(咽喉炎)
由于肺、脾兩虛、陽氣不能上升、氣血不能上、不能下咽、不能清氣。咽喉微疼、口干不舒服、“吭喀”痰多,早晨癥狀較明顯,若遇勞損或入寒,則病情加劇。咽部粘膜顏色淺,或有微腫、肥厚、脈象清晰,喉下有少量粘稠的分泌物,患者面色蒼白,易患風寒,疲乏無力,呼吸急促,呼吸急促,易出汗,便秘,大便不通。舌質(zhì)淺或肥厚、苔薄白、脈細弱。以肺脾氣虛為證,以補中益氣、升清利咽為宜,以補中益氣湯為主;若脾虛而虛,則應以補氣健脾、化濁利咽為主,可選用六君子湯或參苓白術(shù)散。
例4,謝某,男,律師,2004年四月二日被診斷為喉部不適、腹痛、腹痛、腹痛。他的喉嚨里似乎有一股痰,但他的咳嗽是正確的,他的喉嚨里有一股灼熱的感覺,他的口渴,他的食欲下降,他的身體也變得虛弱了。檢查結(jié)果:咽后壁有少量粘液,有少量濾泡,咽部側(cè)索呈暗紅色。舌質(zhì)淡而微白,舌質(zhì)滑膩。本屬中氣不足,升清降濁,治療當以補氣養(yǎng)陽,健脾祛濁。補中益氣湯,用炙黨參、白術(shù)、當歸、枳殼、白芍各10克,陳皮6克,柴胡5克,升麻10克。復查:咽部不適癥狀消失,咽后壁粘膜微紅色、濕潤,咽側(cè)索肥大。頭暈,心悸,乏力,納差,舌質(zhì)淡而蒼白,脈搏微弱。本品以四物湯為基礎,補益補益,15劑后痊愈。
慢性咽炎的發(fā)展是很慢的,中醫(yī)在治療上要注意“慢”,不能操之過急,不能倉促用藥,也不能因為病輕就輕視,因為長期的疾病,身體虛弱的時候,要注意氣血的平衡,要注意氣血的平衡,平衡陰陽,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。病人多疑多思,需要耐心的開導,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。
妙手皮膚科醫(yī)患交流群
妙手醫(yī)生App
微信公眾號
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: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:粵ICP備14102178號
Copyright ? 2010-2018 廣東恒金堂醫(yī)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(quán)所有